![]() |

通过认证 [诚信档案]
名称:苦参碱
来源:本品系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.的干燥根提取而得,按干燥品计算,含C15H24N20不得少于98%。性状:本品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状粉末,无臭、味苦,久漏置空气中,可成微吸潮性或变淡黄色油状物,遇热颜色变黄且变为油状物,在温室下放置又固化。本品在乙醇、氯仿、甲苯、苯中极易溶解,在丙酮中易溶,在水中溶解,在石油醚、热水中略溶。
含量:≥98%
测定方法:HPLC
法包装规格:1kg/包、25kg/桶
分子式: C15H24N2O
分子量: 248.36
CAS号: 519-02-8
苦参碱的主要药理作用如下:a、肝、护肝作用:苦参碱可减少肝细胞损伤,并促进其再生,改善肝脏微循环,以利胆红素的摄取、结合与排泄,从而达到抗炎、保肝扩肝以及退黄降酶的功效,最终使肝病理组织学得到明显改善;b、抗病毒:苦参碱对HBV-DNA的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使肝炎患HBeAg转阴率达51%,抗HBc--lgM转阴率达50%;c、抗肿纤维化:主要通过保护肝细胞膜,抑制纤维化因子的释放,调控贮脂细胞(HSC)的功能等多个环节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;d、双向调控免疫,有效改善病理性组织;e、抗肿瘤作用:主要通过抑制细胞膜上Na,k-ATP酶并激活腺苷酸环化酶,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;同时,苦参碱还可抑制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,从而减少肿瘤的转移等;f、毒理试验证实苦参碱对动物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,急性毒性LD50为64.4mg/kg。长期毒性试验未发现有毒理意义的病理损伤,致突变试验均为阴性,表明本品没有明显毒性。
临床应用:苦参碱在1958年首次被分离和确认,是一类独特的生物碱(喹里西啶生物碱,也称羽扇生物碱tetracyclo-quinolizindine alkaloids), 存在于Sophora类植物中,主要用来治疗癌症,病毒性肝炎,白细胞减少症,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气管炎,心脏病(例如病毒性心肌炎),细菌性痢疾及肠炎,以及皮肤病牛皮癣和湿疹(psoriasis and eczema)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