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同义词羟基乙酸一般指乙醇酸
无色易潮解的晶体。溶于水,溶于甲醇、乙醇、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,微溶于乙醚,不溶于烃类。兼有醇与酸的双重性,加热至沸点时分解。用于有机合成等。
中文名
乙醇酸
英文名
Glycolic acid
别 称
羟基乙酸;甘醇酸
化学式
C2H4O3
分子量
76.05
CAS登录号
79-14-1
EINECS登录号
201-180-5
熔 点
75~80℃
沸 点
100℃(分解)
密 度
1.25g/cm3 at 25℃
1. 性状:纯品为无色易潮解晶体,可燃。
2. 密度(g/mL, 25℃):1.416
3. 熔点(℃):75~80
4. 沸点(℃, 常压):112
5. 闪点(℃):300
6.溶解性:溶于水、甲醇、乙醇、丙酮、乙酸和醚。几乎不溶于碳氢化合物溶剂。
7.晶相相标准燃烧热(焓)(kJ/mol):-695.0
8.晶相标准生成热(焓)( kJ/mol):-663.6[1]
危险类别码:R26/27/28;R34
危险品运输编号:UN 3265 8/PG 3
安全说明:S26;S36/37/39;S45
包装等级:VI危险类别:8
敏感性:吸湿性
1、急性毒性:大鼠口径LD50:1950mg/kg;猫静脉LD50:1mg/kg;
猪口径LD50:1920mg/kg;
2、神经毒性:兔子眼睛试验:2 mg,严重
3、其他多剂量毒性数据:大鼠口径TCL0:2480mg/kg/35W-C;大鼠吸入LDL0: 2 g/m3
4、口服有毒。具有腐蚀性,能引起烧伤。对皮肤和黏膜略有刺激性。
5、对眼睛、皮肤、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。对皮肤和眼睛有极剧烈的灼伤作用。纯羟基乙酸内服有轻微毒性,因其就有较强酸性,最好不要与皮肤接触,操作时应穿戴防酸服并戴防护镜。
对环境有危害,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。有机酸易在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形中形成酸雨。因而当pH降到5以下时,会给动、植物造成严重危害,鱼的繁殖和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,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金属可被溶解进入水体毒害鱼类。水体酸化还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。酸化后到严重导致湖泊、河流中的鱼类减少或死亡。[3]
1.本品应密封于阴凉避光处保存。
2.用玻璃瓶或有衬里的铁桶包装,量大时可用衬里的槽车运输,并应对槽车保温,并备有外加热管,用于冷天卸货。包装容器应有警告标记,标明不得与皮肤、眼睛和衣服接触。
健康危害:该品对眼睛、皮肤、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。70%浓溶液可致眼和皮肤严重灼伤。
环境危害:对环境有危害,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。
燃爆危险:该品可燃,具极强腐蚀性、刺激性,可致人体灼伤。[3]
皮肤接触: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大量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至少15分钟。就医。
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。就医。
吸入: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就医。
食入:当患者清醒后,用水漱口,给饮牛奶或蛋清,洗胃,洗胃后服用活性炭,导泻。就医。
危险特性: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当达到一定浓度时,遇火星会发生爆炸。受高热分解,放出刺激性烟气。
有害燃烧产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氟气。
灭火方法: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,在安全距离以外,在上风向灭火。
灭火剂:雾状水、泡沫、干粉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。
应急处理:隔离泄漏污染区,限制出入。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(全面罩),穿防毒服。用大量水冲洗,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。若大量泄漏,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
操作注意事项:密闭操作,局部排风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(全面罩),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,戴橡胶手套。远离火种、热源,工作场所严禁吸烟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。避免产生粉尘。避免与氧化剂、还原剂、碱类接触。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。
储存注意事项: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应与氧化剂、还原剂、碱类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